查看原文
其他

对奥运健儿的网暴很凶猛,公众强悍地把她们护在身后

博士老青年 吐槽青年博士 2023-04-23

摘要:互联网以自身强大的人格和道义力量,把被网暴气得、吓得瑟瑟发抖的两个女孩护在身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要高估网暴逆流,不要低估网络道义。荒谬的声音可能在几分钟内蛊惑人心,在一小时两小时内被疯狂点赞,甚至在大半天传播发酵中成为一个有影响的议题,但如果真是荒谬的,它的生命不会超过一天。网络因其巨大的包容性,使一些谬误以“另一种声音”的多元掩体方式流传,但网络也以无数双雪亮的眼睛和无数颗透亮的人心,形成一种规范和净化机制!



   吐槽青年出品


东京奥运在艰难世局中开幕,让疫情阴影下的世界有了一点振奋和亮色,中国健儿夺金揽银,国歌一再奏响,国人分享着光荣与骄傲,这就是体育的力量。不过振奋中也有些让人添堵的事:女子10米气步枪,中国队选手王璐瑶遗憾止步资格赛,她随后在微博发出一张自拍,配文称“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这种给自己、也给竞技减压的表达,竟然遭到了网络暴力,短短几小时内收到很多谩骂,逼得王璐瑶没过多久就删了博。奥运首金得主杨倩,竟然因为以前微博发过收藏耐克鞋的照片,被喷子攻击为“跪族女孩”。


震不震惊,恐不恐怖,愤不愤怒?跟这些喷子有什么道理好讲呢,我们羞于竟然与这样一些人同在一个互联网上,我们耻于类似毫无逻辑的恶臭声音竟冠以爱×之名。还好,网络以让人反胃的方式呈现了这里的复杂、混乱和丑陋,也迅速展现出互联网强大的纠错和自净力量,理性和道义的声音很快占了上风,以压倒性的方式碾压了来势汹汹的网暴声音,网民痛斥那些喷子,媒体用评论把奥运健儿护在身后,平台迅速处置了攻击者,给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王璐瑶和杨倩应有的道义。


真好,互联网以自身强大的人格和道义力量,把被网暴气得、吓得瑟瑟发抖的两个女孩护在身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要高估网暴逆流,不要低估网络道义。荒谬的声音可能在几分钟内蛊惑人心,在一小时两小时内被疯狂点赞,甚至在大半天传播发酵中成为一个有影响的议题,但如果真是荒谬的,它的生命不会超过一天。公道自在人心,网络因其巨大的包容性,常常容纳了一些鱼龙混杂的存在,使一些谬误以“另一种声音”的多元掩体方式流传,但网络也以无数双雪亮的眼睛和无数颗透亮的人心,形成一种规范和净化机制,让那些反常识、反事实、反逻辑的声音无法招摇过市。

努力拼搏了,却遗憾止步于资格赛,这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啊,她不需要跟任何人说抱歉,甚至,这是一个需要安慰和鼓励的姑娘,就像我们的孩子遭遇失意时需要慰藉一样。能在社交媒体以“自我期许”的方式与对她寄予厚望的公众对话,这种精神尤其可贵。——可以说,这就是基本的舆论水温,代表了这个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人对待这个年轻人的态度,这种态度,有些人表达出来了,留言跟帖安慰,多数人并没有表达出来,但“没有表达”并不代表人们是冷漠的,不代表“这个常理”可以被漠视。一旦有人悖离这基本的常情常理,远离了舆论水温,用恶臭的逻辑和语言去攻击这个年轻人,这个由多数人的常识感和常人理性固化成的舆论水温,就会像互联网身体中的抗体那样被激活,狠狠地去“烫”那些偏离常理、煽动情绪、制造网络暴力的喷子。


对于奥运冠军的态度,更是如此,小姑娘那时候喜欢非国产的运动品牌,有什么错呢?并不是说拿了奥运冠军,人们才是这个态度,这是对待每个人的常理常情,可以确定,这也是这个社会多数人的态度。因为是常识,所以是不证自明的,无须整天挂在嘴上,一旦这种常识在网上受到极端声音的挑战,涵化在无数人心中的常识感就会被动员起来,让社会保持正常状态。这种凝聚在这个社会最大多数人身上最有公共可通约性的常识感,在互联网上可能会沉默,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种开放透明的语境中,一种反常识反逻辑声音的生命如果超过一天,互联网会把它当成自己的耻辱。


人们常常震惊于网上很多反逻辑甚至反人性的声音存在,对此充满悲观,你看,如此脑残的观点,竟然有人支持,竟然被顶上热搜,竟然得到高赞顶到前排。对此,我并不感到奇怪,这是互联网因其巨大的包容性、人人都有麦克风而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为有茧房、圈层、回音壁的存在,奇葩和极端声音得到高赞并不奇怪,因为你跟他们不在一个圈层,你跟他们接受的教育不一样,你跟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反馈不一样,你所觉得理所当然的不是他的理所当然。

互联网里有很多被分割成无数茧房的小世界,但互联网是开放的,井底之蛙终要见阳光,这无数小茧房中的世界观,会接受互联网这个大世界之世界观的检验,每一个自以为惊世骇俗的声音,都要接受互联网人格世界中那个最大多数人凝聚成的常识常理的检验。互联网是阴谋家、骗子和煽动家的噩梦,常识的免疫系统一旦启动,脑残和谬误会被击得粉碎。就像这一次针对两个奥运健儿的网络暴力,很快受到压倒性的道义遏制。


看新闻很温暖,看评论却很崩溃,对那些被极端声音所激怒、觉得不可理喻、失去对话讲理耐心的朋友,我常常劝他们:第一,不要只看前面的评论,要有往后翻评论的耐心,如果觉得顶在上面的评论不可理喻,你往下翻翻,多翻几页,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就会发现那里面有公道人心,看得越多越能感知到真正的舆论水温。第二,要有常识自信,常识往往是沉默的,因为是常识,觉得那种态度是理所当然的,浸入人们的肌体和日常中,不必处处去强调,所以不要看到个别“不正常的声音”就觉得社会不正常了。一旦反常识的声音跳起来,常识受到挑战,互联网观念的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第三,有点儿耐心,热点此起彼伏,要有长时段的理性。理性爱国是常识,包容失败是常识,宽慰失意者是常识,善待拼搏者是常识,这些不用怀疑,这也是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人的观念基本面和舆论水温,悖离了,必然会被烫着。


另外,有时候也别被那些反常识的声音设置议题,别被明显拉踩、引战和撕裂的声音反向支配。就像攻击两位奥运健儿的,明显没有任何代表性和民意含量,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过多凝视他们,把他们当回事,忽略多数正常的声音,反而制造了恶心效应。越重视他们,让他们有了存在感和流量,反而可能刺激了一种以反常声音赢得关注的流量荷尔蒙。互联网有自身的局限,公众要有打破这种局限的自觉,不要觉得理性的声音过于理性,就不去关注和传播,反而过度关注那些非理性的声音,被它们获得的存在感反向支配。用人心照亮人心,不必理会那些恶心。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来了!分享对话的思维方法,与时代对话,对舆论水温对话,与不同观点对话,与人心对话。这是一本以“批判性思维去驱动写作”的评论案例库,也是一本贯穿着写作方法的思想总结。以那些熟悉的时事去锻炼看问题的角度,去理解我们身处的社会,去驾驭写作,驱动我们作为写作人、应试人、公共人的表达欲。评论写作不只是用于考试提分,或者在辩论和讲理中处于优势,也是日常沟通和公民素养很重要的一部分。本书的签章版已在当当网优惠开售,送签名明信片,点击下方页面,或通过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下单页面。


曹林评论写作直播课系列


在近20年的评论写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在几大名校10年来的评论教学中,我把这些经验梳理和萃取出来,形成一些方法论层面的技巧,适合高考议论文、考研评论、申论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欢迎进入千聊“评论员曹林的直播间”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